鱼龙舞_【鱼龙舞】第十三卷 血骨交融 98须弥芥子识海缘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鱼龙舞】第十三卷 血骨交融 98须弥芥子识海缘生 (第2/5页)

婷柳眉微挑,微笑点头。

    “听过‘三摩地之术’么?”

    传说海外有个名唤“伊沙陀罗”的国度,风土人情大异东洲,虽信奉佛法,来源却与东洲所传大相径庭,并非是天佛一脉,其寺院亦流传武术,即为“三摩地之术”。

    因恶海大洋所阻,东洲与伊沙陀罗国交流不多,多于南陵沿海诸封国,然而毕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边的武者也留下些许交手记录,对伊沙陀罗院殿所传三摩地之术并非一无所知。

    与东洲的丹田内息系统不同,三摩地之术以为人体的力量,来自头顶到脊末的这条中枢线,其上计有七枚脉轮,是为力量之源,又称“气卦”,或以土语发音作“伽喀罗”者。

    三摩地之术打熬筋骨至苛,已到非人苦刑的境地,佐以冥想枵腹等手段,形成了打击面宽广、攻守端经常超越rou体常规的外门路数,拳脚强横如软硬兵器,一般的锐不可当;在力量方面与东洲武者的内家真气相抗,亦未稍逊,号称有三千年历史,不容小觑。

    南陵诸封国信仰的小乘佛教,颇受伊沙陀罗等海外佛国影响,连武功也融入三摩地之术,显现强烈的异域风格。最常见的是将七枚脉轮中位于脊骨末端的“海底轮”、位于小腹的“脐轮”二处,与东洲武学的丹田相互援引,使两边的理论以此为基,进一步产生关联。

    有趣的是:渡海而来的伊沙陀罗武者,多半以rou体为武器,罕用器械,但他们怪异的筋骨运用之法,却大大影响南陵的兵器流派,如擅使弯刀的乌犍山、以羚角刺盾闻名的猿愁峒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伊沙陀罗除了武术,医术也十分发达,这方面便与东洲流通的经脉之理全然不同,它们很早就使用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特重血行而不言“气”,认为人的健康取决于血液污洁,发展出独特的输血技术。

    “……看来你家那位天才横溢的祖先,或也通晓伊沙陀罗的医术乃至武术。”应风色抱臂沉吟。

    二者的关连其实不难想像。输血在东洲岐黄术里一贯被视为邪魔外道;外科因有断鹤续凫之嫌,地位也不高,医武皆以“法天顺自然”为宗。圻州莫氏有灵验的“冥迢续断膏”,才能成为异数。

    但伤药不能解释它们高明的外科手法何来,从别处——如伊沙陀罗国——获得启发、乃至真传,实属合理推断。

    莫婷提过她有套精巧的输血工具,可惜毁于老樗林大火,也是有力的旁证。

    莫家先祖有这层因缘,才能破译的秘密。令应风色咋舌的是:创制的儒门大贤前辈,显然也通三摩地之术、七脉轮等异域内外武学,对小乘佛学自不能一无所知。他刻意挑选十王经来指桑骂槐,益发显出机锋犀利,应风色对此心折不已。

    “……只可惜不知道名字。”青年喃喃道。

    “什么?”莫婷闻言蹙眉,有些莫名其妙。

    “没事。”应风色回过神,随口带过。“你继续说。”

    “不采‘以海底轮和脐轮为丹田’的常说,而是将脊柱视为七脉轮所在的人身中枢,锻炼血髓之气。如果觉得难以理解的话,不妨理解成在我们这派,血液即真气,脊柱才是丹田,十王变练出的血髓之气不仅能cao控素蜺针和龙漦石,本身就能强身健体,提速增力、愈伤治病自不在话下。”

    “只是有了龙漦宝石,效果便大大增强?”

    “正是如此。”莫婷怡然道:

    “血髓之气不好练,对比内功苦练二十年便能略窥门径,冥狱十王变在练成之前,几乎难以察觉变化,不靠素蜺针龙漦石增幅,很容易半途而废。故圻州老宅那厢一直没出过什么高手,当主若非武材,那一代便难在江湖上出头,只能规规矩矩做大夫营生,谁也不敢得罪。”这说的却是反话。

    应风色清楚在女郎心中,做悬壶济世的大夫,要比厮杀拼搏有意义得多了。

    既限制了圻州莫氏的江湖野心,又能使其在医道展露锋芒,说不定在她看来,反而是巧妙至极的设置。

    不幸的是,龙漦石的功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太过巧妙的设置反成了阻碍。

    按莫婷的说法,赤龙漦是“发散”,青龙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