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郎_第三十三章 重逢(剧情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重逢(剧情章) (第1/2页)

    

第三十三章 重逢(剧情章)



    两个月后,江南开始变得热起来,正式进入梅雨季节。

    边关告捷的消息飞入京都,又从京都逐渐蔓延向四面八方。

    传到泗溪镇时,最高兴得莫过于那几个做皮货生意的,听完消息,当即就簇拥着跑去酒肆里吃酒庆贺。

    焦奶奶则是喜忧参半,打了胜仗意味着战事结束,但孙子是死是活还尚未可知。

    周玉如今和焦奶奶同住一个屋檐下,也替老人家着急。

    焦奶奶的房子位于青梧巷的中段,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青瓦白墙,上下二层,地板也全是木制结构。

    老人家腿脚不便住在楼下,周玉住楼上最里侧的屋子里,推开窗就能见到屋后头的清河,烟雨蒙蒙时小船在河心里摇曳。

    这几日,焦奶奶忧心得连饭都吃不大下去,周玉每日清晨帮着熬些稀粥,又帮着去巷子深处找代笔先生,再次写了封家书寄出去。

    信寄出去十来天,终于收到焦明勇的回信,信中说是因着打了胜仗,上头特地给了将士们长达两个月的探亲假,第一批返乡探亲的名单里正好有他,再过不久就会赶回家来。

    焦奶奶得知后,一展愁容,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她三年未见自家亲孙子,心里头实在惦记得紧,几乎是昼思夜想的。

    眼见着马上要到端午节,老人家想着孙子即将回来,立马着手去采买包粽子要用的糯米和馅料。

    周玉安下心来,白天回青梧巷的次数减少,如往常一般整日踏实地窝在铭石斋雕东西。

    端午临近,要送礼走亲戚,铺子里的生意比往日更甚,师傅们日夜兼程赶工,连头都抬不起几回。

    许久未见的东家娘子也从外地赶回来,到店里坐镇,有次晌午一起用过饭后,就言笑晏晏地让周玉端午时上家里去过节,顺道给她介绍个有为青年认识。

    又来了。

    周玉眼观鼻,鼻观心坐着,没敢吭声,只从余光里瞟到其他师傅们都在兴致勃勃地看戏。

    东家娘子人到中年,又失去丈夫,膝下仅一个儿子,儿子如今帮着经营铺子,也成家有了孩子,再不需要她多费心什么,又富又有闲,是以平时除了爱钻研雕刻之外,最爱的就是给人做媒说亲。

    去年一整年,铺子里但凡没有婚约在身的,都被她挨个关怀了一遍。

    其余师傅们前前后后该定亲的定亲,该办喜事的办喜事,唯独周玉孤家寡人一个,铁钉子一枚钉在木板上,雷打不动地寡着。

    东家娘子发完话,偏还要拿期待的眼神巴巴望着周玉,跟猫儿似得,“小玉,来我家吃粽子啊?知道你吃不惯rou馅儿的,给你专门包红豆沙的,或者枣泥馅儿的?”

    “我老人家一把年纪身边没几个人陪着,逢年过节总觉凄凉得紧,小玉应该不会忍心回绝我吧?”

    这位“老人家”不过年逾四十,保养得宜的脸庞细腻若荔枝白rou,一张脸生得美艳动人,娇滴滴柔情蜜意朝人撒娇时,很难令人说出推辞的话。

    周玉也是每次都会败下阵来,“我晓得了,端午一定去。”

    江南的梅雨天格外漫长,雨下得仿佛没有尽头一样,总是放晴不过两天,又继续没完没了得下雨。

    端午节的大前夜,周玉在铺子里忙到将近半夜才赶回青梧巷,雨下得很密,珠帘似得,小小一把油纸伞根本抵不上什么用处,到屋时,几乎全身都被浇透,薄薄的衣衫贴在身上,难受得紧。

    平素这个时候,焦奶奶的屋子里早就熄灯歇息,这日却异样地亮着光,并且从屋外还能时不时听到年轻男子的爽朗大笑。

    是焦奶奶的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