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7 (第2/2页)
喂无双都不吃的垃圾扔地上垫脚。但其中确有字词引起了狄其野的注意,恰好时他近来一直想问顾烈的。韦碧臣在信中骂楚王顾麟笙好大喜功,才惹来了风族对燕朝的觊觎。韦碧臣此人总爱对楚顾颠倒黑白,他写信的意图像是给他自己留个传记材料,狄其野并不取信他的话。可楚王顾麟笙攻打风族一事,确实颇有疑点。北燕编写的,说楚王顾麟笙刚刚封王,就开始拥兵自重,抗旨不尊,推脱燕朝先帝要他抵御风族的命令,迟迟不肯出兵。先帝连发八道圣旨,怒斥顾麟笙有心谋反,才吓得顾麟笙出兵,将风族逐回了打云草原。既然用了“回”字,说明风族原本是居住在打云草原的游牧民族。前文又用了“抵御”一词,说明是风族南侵。然而,数十年前更早的记载,也就是燕朝开朝时期的,其中记载的风族却并非是游牧民族。*册中记载,传说风族祖先喜爱在天地间逐风流浪,随风迁徙,四处漂泊,不知不觉走遍了整个大陆,最终在一片美丽的湖泊中化身为龙。故而风族以“风”为族名,图腾是一条御风而行的龙。风族追念祖先,选择拥有美丽湖泊的地方临水结成山寨,自古多聚居于蜀州。按照,风族不仅不是游牧民族,还是蜀州的原住民。燕朝两本史料自相矛盾。很有可能,是燕朝驱逐了原本在蜀州居住的风族,还抹黑为风族南侵,将不义之战正当化。“主公,”狄其野试探着问,“你对当年楚王攻打风族之事,可有了解?”原来他抱着和是在看这个,顾烈联络起线索,若有所思道:“我那时还未出世,所知甚少。所存记载也甚少。怎么,你对那场战役有心得?”狄其野摇头:“只是有些许疑惑罢了。”“什么疑惑?”狄其野再怎么肆意妄为,也晓得楚王顾麟笙是整个大楚的底线,然而此事的疑惑关乎他狄其野的原则,他开了头,就做不到闭口吞声。他隔着惟妙惟肖的蜀州山川,看向对面执着竹笔的顾烈。在狄其野的时代,幸存者自认进入了新纪元,将属于“原始人”的历史束之高阁,只有狄其野这种格格不入的返祖异类,才会对过往感兴趣,从成语中找寻失落时代的闪光。顾烈是他从故纸堆中找到的理想。史书评:楚祖,明君也。知人善用,深谋远虑。无私无情,天生帝王材。不仅是这寥寥一句史家评说,狄其野翻阅残缺的楚军战报,推测出了一段无懈可击的争霸雄途。顾烈身负血仇,举兵反燕,是师出有名;顾烈受过良好教育,楚军从未有屠_城记载,是治军有道;顾烈立楚后从未入侵他族,倾力治国,终成盛世,是治国有方。而最后,顾烈竟没有让自己的子嗣继位,传位给了侄子。继位者是守成之君,不出众,但做到了继往开来。一个近乎不真实的古代帝王。哪个良将不想遇明主?然而史料毕竟残缺,对着文字,狄其野也无法确认顾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对顾烈当然是心存怀疑的,只是将顾烈当作一个理想象征,从不曾陷入什么狂热。狄其野很清楚自己并不崇拜顾烈。他天性骄傲,无法接受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