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6 (第2/2页)
br>“虽然乌雀山冬季气温低于-4℃,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低温、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桥梁的经验,乌雀山大桥的建设,也是经过了周密的测算,选出的最佳通路,所以乌雀山大桥建成之后,会成为中国繁忙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克里姆先生声称的废墟纯属无稽之谈。”记者听到他的话,顿时兴趣盎然。“那么,您所说的自古以来的经验是什么呢?”律风记忆里无数建设奇迹浮现于脑海。面对一群不是建筑专业的记者,他拥有比数据更好的例子,更符合他们的报道喜好。他说:“早在七百年前,中国已经有了比乌雀山大桥更惊险的桥梁,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也建成了比乌雀山大桥海拔更高的桥梁。时至今日,它们也在供无数中国人穿行,从没有人质疑它们存在的必要性。”“七百年?上世纪?”记者的语气尽是惊讶。在大多数人心里,中国落后得不可能在这两个时间点有所建树。他们诧异问道:“您说的到底是什么桥?”律风挑眉,看向古堡酒店的服务生,“能给我一块黑板吗?”古堡酒店观景台,聚集了不少在交流会间隙休息的建筑师和记者。在服务生忙碌的搬出了一块白色小黑板之后,这里涌来了更多的人。律风拿着笔,在众目睽睽之下,画出了两座惊险的山峰。他的绘画功底十分扎实,寥寥几笔,就让在场的记者,感受到了山峰的陡峭。“这是一座海拔两千米的高峰,而这里,是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峰。”然后,律风在两座山峰旁边,画出了英国矮矮的最高峰。英国的最高峰上,是没有桥,也没有路的。它作为一个参照物,安安静静的蹲在白色黑板角落,在顶端拥有了一根对照虚线。律风抬手,在两千米的高峰上,画出了一条蜿蜒的曲线。他说:“七百多年前,中国人为了能够通过这座山,修建了一条蜿蜒的盘山桥。它宽度大约三十厘米,一边悬空,一边靠山。想要通过这段盘山桥的人,必须抓住山岩的铁索,紧贴山壁,才能通行。”正如他解说乌雀山大桥的开篇,记者们看他画出曲线的手,都透着诧异。海拔两千米,七百多年前?三十厘米宽的盘山桥?!他们仿佛在听一个神话故事,还没能从惊诧乌雀山大桥的情绪里脱离,立刻就被律风的举例,吸引了过去。但是,律风没有继续讲述那座三十厘米宽的盘山桥。他笔尖一划,在旁边五千米的高峰里,又画出另外一条曲线。“然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为了进入这座大山,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大桥,桥梁的海拔高度是4700米。”随后,律风画出解释线,写上了“乌雀山最高海拔2700”,认真地说道:“它比乌雀山大桥还要高出2000米。”两座中国的高山,都有了律风画上的曲线。律风晃着手上细长的笔,笑着反问记者:“有这么两个伟大的桥梁建设工程的存在,各位还会像克里姆先生一样,质疑乌雀山大桥吗?”记者们坐在阳光灿烂的观景台,却感受到寒风扑面而来的萧瑟。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已经不再单纯的神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