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 (第2/2页)
。前方,连绵的荷叶遮住白水,入目全是翠绿。南北两岸全是丰茂的竹林。一阵“嘎嘎”声从下游传来,原来是竹篱圈住一块水面,一群鸭子在荷下嬉戏,荷叶被它们踩踏碰断不少,远不如别处稠密;再远处还有几只大白鹅悠闲自在的浮荡着;加上门前台阶上卧着的大黄狗,一切都提示这是个地道的农家,不过家境殷实些而已。此时,郭家上房二楼东屋内却气氛沉凝。这是一间闺房,房内桌椅箱笼虽不精致贵重,却也十分齐全整洁。架子床上悬着粉色纱帐,洗得有些发白,就像躺在床上人儿的脸颊,失去本来颜色。床前,郭守业和妻子吴氏看着老闺女郭清哑揪心难受。随着一阵“蹬蹬”上楼脚步声,一媳妇端着一粗瓷盅走进来。来到床边,她轻声提醒吴氏:“娘!”吴氏转头看了她一眼,忙俯下身子凑近枕头,轻声唤道:“清哑,清哑?你二嫂炖了红枣莲子汤,起来吃一口。”唤了几声,床上的人才睁开眼,静静地看着她。吴氏强笑哄道:“闺女,咱不难过了噢!张福田那畜生东西,嫁不成他才好呢。要是等成了亲才出这样事,那才真苦呢。现在好了,把这亲退了,娘和你爹帮你再寻个好人家。”郭守业也心切地看着小闺女,眼神表达了同样意思。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老闺女已经芳魂渺渺,不知在何处了。现代的哑女郭清雅穿越过来,代替了郭清哑。郭清雅出生在书香世家,父母都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因天生不能说话,她断断续续上了两年幼儿园后,便再不肯去任何学校,医生诊断她患有自闭症。于是,父母便亲自在家教导她。除了文化课,爸爸还教她书画,mama教她弹古琴。在信息万变的现代,她更像一个古典少女。八岁的时候,mama说她成绩很好,问她要不要上学。清雅慌忙摇头,神情怯怯的,很瑟缩。十岁的时候,mama说她弹琴跳舞都很有天赋,问她要不要上艺术学校。清雅还是摇头,神情很坚定。十五岁的时候,mama问她想不想上高中、考大学。清雅依然摇头,这次神情很安静。十八岁的时候,爸爸说她古琴弹得极好,问她想不想出名。清雅漫不经心地摇头,脸上带着恬静的微笑。爸爸mama见了相视而笑。mama拥着她柔声道:“你能看透,我和你爸爸才真放心了。轰轰烈烈的人生虽然动人心魄,平平淡淡才是真!”清雅天生残疾,童年时很自卑,不愿接触人群,也因此能沉下心学习一切,并能自由发挥自己的天赋。她始终像个旁观者,静静地关注红尘人生。当看破了鲜花和掌声背后的艰难、空虚和诡诈,便不再执着于名利和别人的眼光。她拥有同龄人所不具备的安静和恬淡。这便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后来,她大大方方地走上社会,在附中门口开了一间书屋。白天,她一面卖书,一面看书、写字,有时编织毛衣。早晚,她会在房内弹古琴。邻居们听惯了琴声,已经分不清是她弹的还是放的唱片。有时,她穿着柔软的紧身衣对着落地镜跳舞,静静地抬腿、伸臂、旋转,好像鲜花静静绽放。这是她锻炼的方式,因为她实在太少运动了。哑巴美女像一株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