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审袁】玉玦_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第1/7页)

    【袁审袁】 玉玦

    【文前预警】

    1.借用央三和东周列国志的演员梗,即袁绍(吴王阖闾),审配(孙武)。但是人设按(笔者心目中的画重点)史向,主袁审袁,另外两位仅作为背景一笔带过

    2.作者本人对历史仅仅门外汉且文盲,文内全是私设和脑补(继续画重点),文笔稀烂,ooc至极,且有互攻rou渣(敲重点),钢铁直男被作者无情掰弯,非常雷人,雷者慎看

    【如果以上能接受的话:】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一)

    审配有一枚玉玦,是从扬州而来的古董商贩那里买来的。

    某日审配履完属吏之职,返家路上,途径集市,听得往来行商吆喝叫卖,其中一人声音嘹亮,说甚么虎丘剑池打捞的异宝,为补贴家用,现贱价售出。审配本欲加快离去的脚步,因着虎丘剑池之名生生停驻。他少时博览群书,其中不乏奇闻异志,自然熟识剑池的传说,传闻那里埋葬着三千把宝剑,包括那柄知名天下的鱼肠。当今风气使然,大汉哪一名少年儿郎不曾怀有过仗剑远游的侠客之梦,纵使看上去木讷寡言、老成持重的审配也不例外。兴许是骨子里属于少年郎的一腔热血被莫名牵动,他挤进围观人群中,走向那名商贩。不过让他讶异,或说失望的是,那名看上去像个落魄书生的小贩走卒,售卖的并不是一把宝剑,却是一枚小小的玉玦。小贩看向审配,觉得这位虽衣着不甚光鲜靓丽,但自有一番严毅气派,望之不似寻常人等,遂热情兜售之。审配盯着玉玦若有所思,对方的花言巧语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但见玉玦两端透雕兽首,通身布满的蟠螭纹自然流畅、锋利健劲,实是颇具古意。更为奇异的是,玉髓深处竟隐隐透出点血色,浅浅撩拨着他的心弦。等到他恍然回神之时,玉玦已被他握于手中,腰间钱袋倒空瘪了下来。

    (二)

    审配从未佩戴过那枚玉玦,自从鬼使神差买下后,他随手将之安置在一个小箱匣中,然后束之高阁。

    当年买下玉玦时,他不过弱冠,刚刚踏上仕途,对未来尚且抱着热切的期望,同那时节的名士大儒们一样,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彼时他的上司,魏郡太守陈球,清正刚勇,此前更因在零陵太守任上死守城池、诛杀叛贼而享有令名。被征辟的审配怀着满心的欣悦,秉持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忠烈之节,为自己勾画下美满的蓝图。只是,理想总是美好而易碎的。陈球很快被征召入朝,冀州的太守刺史一批又一批,来来走走,尸位素餐者有之,丰取刻与者有之,再也没有如陈太守一样让人为之心折的英杰。审配蹉跎而不得志,仕途困顿,宛如匣中之玦,藏在黑暗里,只等着如此潦草地度过一生。

    光和二年十月,距离党锢伊始已逾十载,雒阳传来消息,永乐少府陈球与司徒刘郃、卫尉阳球等图谋诛灭宦官曹节等,反受制于人,下狱处死。审配闻讯,叹息良久,心下怅然,于家府内私祭之。焚香祝祷后,望向仲秋时节艳阳高照的万里晴空,念着当今朝廷阉宦横行,党人遭禁,民间寒不敢衣、饥不敢食的混乱局势,不禁感慨道,要变天了。

    果不其然。五年之后的中平元年春二月,太平道张角自号天公将军,举众巨万人,头覆黄巾,于冀州兴兵。旬月间,震荡天下七州二十八郡,所过之处,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审配率家兵族众并一干乡民,筑碉堡沟壑,持利器而自守。某个动荡难安、朝不保夕的夜里,他取出了藏于书阁间的玉玦,就着月光审视婆娑。被反复擦拭的玉玦泛着白莹莹的光泽,当中一点红色诡谲而妖冶。

    当晚审配做了一个冗长而又破碎的梦。梦中的他时而隐于山林,时而居于庙堂,时而手持书简,时而腰佩长剑。只是那山林不是北地的山林,庙堂不是大汉的庙堂,书简泛黄,长剑流光,仿佛遥遥相隔了数百年的光阴。梦中有兵戈、有鲜血,还有一位雍容雅致的紫衣公子。只是他无论如何也看不清对方的面目。第二天醒来,审配发现自己紧紧握着那枚玉玦睡了一宿。

    (三)

    初平二年,审配第一次戴上了那枚玉玦。

    自黄巾之乱起,这大汉江山,再无一日安宁。天子迫于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于同年解除党禁,以大将军何进统领羽林军镇守京师,出卢植、朱儁、皇甫嵩等人四处平叛。其后犹嫌龙位不稳,纳太常刘焉之言,改刺史为州牧,以宗室重臣镇之,借地方豪强之力固之。像审家这样的富室强族,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