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筠叛乱篇 (第1/3页)
李筠,并州人,善骑射,后唐明宗之子秦王李从荣时从军。当年辽兵灭石晋后北返,李筠等人被一叫耶律解里的将领留在常山听候发落。后汉建立,李筠也趁机造反,将耶律解里赶出常州,这一战救了许多人,冯老仙就是其中之一。由冯道做主,任李筠为常州留后。之后刘知远也只给了他一博州刺史。等郭威上台,才将李筠提拔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原来郭威是李筠的伯乐,对他有提拔再造之恩啊。 4月,赵匡胤派到潞州的使者传达了给李筠加官中书令的圣旨(中省最高长官,宰相之职。怎么这么不值钱?死的活的都可以加封中书令)以为凭着这些赏赐就可收买李筠。 李筠当场就要发飙,被左右拉住,勉强跪接了赵匡胤的圣旨。 可到晚上设宴招待使者,李筠吃着喝着,突然拿出一幅画像,悬在壁上,对着画像大哭不已,比自己爹死哭得还要伤心难过。 这一哭,双方无人不心惊rou跳,因那幅画像正是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左右连忙解释:李将军喝多了,请使者不要见怪。使者当然不会见怪,只是这耳朵进那嘴巴出。一回去便将所见所闻全数转告给赵匡胤。 赵匡胤惊讶。我防着李重进们,这位姓李的是哪路尊神?你妈贵姓啊? 后汉皇帝刘承钧却料到了。史书记:北汉主知筠有异志,潜以蜡书诱筠。虽然李筠长子李守节涕泣劝谏,可李筠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反宋了。 但接下来李筠的举动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他竟将这封蜡书转交给了赵匡胤。他是要证明什么呢?虽有点意外,但事情既已发生就要应对。赵匡胤授李守节为皇城使,要他入朝谢恩,其实就是想将其扣为人质。说实话,赵匡胤一开始并未特别重视李筠叛乱,原因始终都是那个人——郭威的外甥、原侍卫军老大、扬州节度使、中书令李重进。 最大的惊喜来了。李重进接了旨,并主动向赵匡胤请示:自己是否按惯例以节度使身份到京城觐见新任皇帝,当面谢恩? 赵匡胤都有点受宠若惊了。投桃报李,赵匡胤也决定给李重进一天大面子——回旨“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虽远,同为一体。君臣名份,恒久不变。朝觐之仪,岂在一时”于是,至少在表面上,刚刚篡位成功的大宋天子和后周最强藩镇保持了最初的相安无事。 于是李守节独自进京,赵匡胤‘心情大好’亲自迎接,第一句话就差点让李守节昏了过去“太子,汝何故来” ‘太子’二字不仅让李守节害怕,也让身边大臣弄不明白:为什么之前极力安抚李筠,现在又开门见山地点明李筠要造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事实上一点都不矛盾。只是内幕之事没法让所有人都知道。此时的赵匡胤也已收到一让他差点昏过去的消息——李重进反了! 李重进表面上给赵匡胤编织了一无比美好的假象,背地里不断招兵买马,联络同党。首选的同党当然便是李筠。可惜李重进犯了一个毛病,让他还没起来造反,就已注定必败的结局。 从当时大宋帝国的最南端扬州到达最北端潞州,几乎穿越了当时大宋的整片国土,其间有多少关隘,多少盘查,且要传的还是造反结盟的使命。李重进啊李重进,你为何就选不出一个哪怕稍微可靠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