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一见就钟情了 (第1/3页)
“小侄身患眼疾,书房里时日待的多,也就得闲思考,听闻金宋合盟,心中却是颇有不安。”宋尘安道。 而此刻,早已在屋外静听许久的李佑笈也站起身,叼着颗草依墙靠立。 “吾国与辽自澶渊之盟以来,互为兄弟国,太平至今,互使往来三百余次,然,金国女真雄起,有要一并吞下之气派,众叔可知,为何女真能愈战愈强。” “蛮夷之人,作战甚佳。”洪利云淡淡道。 “非也。金国女真之所以可以连下辽国数城,战力当然不容小觑,但重要的是团结力。辽国地广人稀,兵强马壮,却多是少数民族构成,皇室命脉的姓氏下精兵不多,国内强壮势力难以调动,这才导致女真越发勇猛不可挡。” “反观大宋,要想平此等女真外乱且从中牟利,就需先定内乱。侄儿曾闻,圣王在上,而其民不冻饥者,是为开其资财之道也,大宋深谙此理,这才能有如今盛世。可侄儿亦闻,盛世之下,有民厌恶耕而食之,织而穿之,渴望伸手即来,有官疏于管而治之,心行合一,渴望买官得利。盛世之下,人心容易疲乏,只顾独自享乐,时日一久,导致自私之人横生,腐败贪污之势头渐强。” 屋外的李佑笈听到这里,不免在心中想:好家伙,这位公子哥果真名副其实啊!他的意思是皇帝老爷教给了老百姓挣钱的道理,本是件好事,可没曾想,不加管治老百姓和官吏反而越来越懒惰,逐渐忘记初心,这才导致国家内部暗流涌动。 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北宋的这点需要多读点书才可窥见一般,但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宋人,在宋朝还没落寞之际便发觉了端倪,属实有远见。 李佑笈还没想完,就听到屋内传来阵阵议论。 “你这小娃,怎口出狂言。”学士孟子车训道,“我大宋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人民富足,何来贪污腐败,买官得利一说?” “说话的可是孟学士?此言差矣。”宋尘安辩道,“凡是有官阶,就必然有腐败,腐败从来不是问题,而如何及时发现,有效治理,这才是问题。” “宋公子,你的意思是说,大宋竟有内乱的势头不成?”吴参问。 “小侄私以为此,在我未患眼疾之前,曾走访汴京附近乡镇数几十,得知农民起义年年都有,只是被瞬间镇压。” “哈哈哈,宋公子还是年轻。连个乡镇都走不出的起义军,那能叫起义么?”洪利云讥笑道。 “协中大夫此言不对!起义之军从来不应该以人群数量亦或攻下那个县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心,应当知其为何起义,为何不满,细听其娓娓道来,是天灾人祸?还是官僚贪欲!” “小侄,休得胡言!”将军插嘴道,“我大宋再怎么腐乱,也是枝桠末梢,根基从来没乱过!” “秦公叔以为,大宋根基何在?”宋尘安问。 “当然是军队。我大宋精兵十八万有余,难道还害怕区区几个腐败官员不可?” “秦公叔,恕小侄不敬,您这完全是胡言!” “喂宋尘安,你是染了眼疾还是脑疾啊,跟我老爹说话尊敬点儿昂!”秦赴不满道。 “各位长辈兄台稍安勿躁。”宋尘安一摆手,“国之根基在于民,民之稳固在于民心,军队亦是民,如果不理睬哪怕一个腐败的官员,就会出现更多的腐败,它们每日都在蚕食着民众这个根基,因我们最初不闻不问那几人,导致根基轰然倒塌!敢问在座长辈和兄台,我们凭什么那么肯定,宋军能踏破辽国山河!” “危言耸听!”老学究李守森呵道。 “小侄,你是说,我大宋的十八万精兵,连个辽国都打不进去?!”宣威将军将酒杯一摔。 屋外的李佑笈心里笑道:您老还别说,真就是打不进去啊。 “战事未开,结果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大宋存在一些问题,上到朝廷下至庶民!小侄担心,此次和女真结盟攻辽,会暴露出大宋的所有缺陷!到了那时,倘若被金国发现大宋这些断送国运的存在,反悔并趁机攻入我山河,敢问在座的可有想过!” 话音落后,众人哑言,宋尘安叹了口气,刚想继续说,门突然被推开了。 大名鼎鼎的舞女楚月恩和四个舞伴妖娆入场,乐队紧随其后,整场下来未说过一句话的梁责立刻要拔刀,却被宣威将军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