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7 儿大不中留 (第1/3页)
儿大不中留 茫茫夜雪,澄信唱着“浮生只合尊前老”踉跄而归。推开房门,长子昭江长跪面前,是一脸“也无风雨也无晴”。 终于还是来了。应下这“父亲”之名,早晚一场躲不过。 “潇池睡了?”澄信问。 “是,池弟睡熟了,旁人儿子也都打发了去。”昭江答得平静。 澄信略点一点头,反手闭了房门,门闩横锁。“地上凉,起来说话。” 昭江摇一摇头。澄信上前箍住儿子臂膀,半是将人强拉起来。昭江不好违拗,起身恭敬侍立。 澄信垂首略踱几步,再往上手圈椅坐了。“说罢。” 昭江躬身长揖,肃声道:“父亲垂聆,儿子十三失恃,至今不满三载。时时记起母亲,哀哀不能自已。子曰‘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声色口腹尚不能安,况秦晋事乎!” “儿子如今见女子暄妍之面貌,辄不能不思母亲生前之音容。‘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亲禀绝世姿容,一朝嫁为人妇,上侍翁姑、中奉夫婿、下教雏儿,为夫族耗尽一生之心血,春蚕丝尽、蜡炬成灰。……父亲……三年未满,上至父亲、下至潇池,吾三人岂一时忘却至亲殒逝之痛……父亲何以要孩儿此时娶亲?父亲何忍!” 昭江一字字慢慢说完,再而举目望向澄信,眼圈通红。澄信听得心酸,待他说完,轻点一点头。 “情理俱在,眷眷无穷。”澄信笑笑,“好文思。”昭江垂首,澄信静一会儿才道:“母丧三载,期间不娶亲、不出仕。如今纳采虽早,亲迎却在菊月,届时三年早过,何来孝期一说?”澄信理一理衣袖,“此理不通,再试。” “父亲!”昭江痛声揖下去,急道:“子曰‘安则为之’,夫士之为礼,在心而不执外相,母丧何在三年!昭儿之心不能安!” 澄信听得竟笑了,摇一摇头,“‘安则为之’。你说你记念母亲,心不能安。我问你,三年非期,则何者是期?三年又三年?”昭江急忙要辩,澄信抬手拦住。 “你说思母不能心安,你母亲若泉下有知,见你居孝不肯婚娶,则你亡母安否?”澄信话音一顿,抬眸望向昭江,沉了声音又道:“昭儿一篇话说得情义深重……只不知昭儿之心,亦挚诚如此否?你亡母生前将你视作珍宝,不愿闻你一声啼哭……便是如今亡故,泉下想必亦不肯见你一丝苦楚。可她的昭儿呢?扪心自审,母亲几分是你借口?” 昭江当即跪下,澄信缄住口,一双修长凤目定定沉在昭江面上,眸光清凉。昭江浑身冰冷,面白似玉,阖眸静了好一会儿,再张眼道:“儿惭愧……无地自容!” 澄信盯他半晌,许久轻叹一声,上前将他扶起。 “你方才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子曰‘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汝之亲事乃你伯父主张,事早议定,涉及家族根脉。姜氏祖上于我族有恩,如今族主又升海东臬台,此门亲事不得不为。你伯父主意甚笃,思母尽哀虽孝,然顾及吾族荣辱、从家主之言方是大义。孩子……明白么?” 昭江面白如纸,红着眼好一阵不言不语,澄信几乎不堪此景。 门外积雪映着天光,隔着窗屉渐渐透进莹白色彩,恍惚望去,仿佛天光将亮。一抹苍灰身影自云/墙上翻身而下,五房余人颈后各是一个手刀,如今睡得深沉。 澄信搀住昭江,边抹他面上泪珠,却道:“为父言至于此,昭儿心服否?若没旁的话说,回去歇着罢。” 昭江哑声唤句“父亲”,手紧紧扯住澄信摇头流泪不止。 澄信疼得说不下去,由着儿子在自己面前一径抽噎。 好一阵过去,昭江拿袖子抹着眼角,忍泪道:“父亲……儿子尚有一言……” 澄信叹气,缓声道:“不急,昭儿慢慢说。” 昭江抹了眼角再揖下去。“我朝以忠孝立国,忠字在前,是以治学报国在先,齐家行孝在后。吾族‘知不可为而为之’,家主以降,无不勉力举业。大伯父寒窗廿载,儿如今举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