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奋斗日常_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4节 (第1/3页)

    “叶问确实是我的姐夫。”陈延先回答了李思齐的问题,又问:“思齐兄是从何人嘴里听到这些传闻的?”

    他说出了榜眼、状元以及几个人的名字。

    不外乎就是那几个‘才高八斗’小团体里的人,当真是不让人意外。

    陈延噢了一声,“原来是他们啊。”看来以后得离这些人远一些,口无遮拦、目无尊上,必有灾殃。

    “我看此事愈演愈烈,你要去澄清澄清吗?”李思齐问道。

    “不了。”不存在的事,着急忙慌去解释反而是示弱,陈延微笑道:“就看有没有人当面来问我吧。”有,再说下一步的事儿。

    ……

    当面质问陈延的人自然是没有的。

    毕竟,和一个传闻中的关系户撕破脸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那些饱读诗书的庶吉士们都希望自己的书稿翻身一跃被侍读学士或是圣上看重,然后进宫讲经,夺得陛下宠爱,然后用皇权的圣光闪瞎陈延的眼睛,让他知道——

    哼,一时的裙带是走不远的。

    对此暗示,陈延只能笑笑,去吧去吧,讲史讲得好是一个机会,但只会讲史讲学,最多做一个清贵,陈延的目标,从来不是当清贵文官。

    他要做实权者。

    于是,在这群人翘首以盼等待着进宫的日子里,陈延在书房里重新拿了一本空白册子,开了一本《当代实用建议指南》,从脑子里搜肠刮肚,挑选一些后世已经实践过,用在本代有用,但不至于太跨时代的东西。

    一个就是许多穿越文里都会描写的表格。

    其实表格在本朝已有雏形,不过大都运用在账本上,陈延就当代所用的表格进行了一些改善,重新规划了表头、表格板式这些东西。

    看着的确干净整洁了许多,但这也就是个细节建议。

    他决定第二步还是决定着眼于研究古代王朝兴盛与否的根。

    从根子深究,要让民众发展、开智,必须解放生产力,得到大量的粮食,那么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大名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否单一?

    他走过了几个州府,发现大家还是以种植五谷为主,而且有些地区并不考虑‘因地制宜’四个字,明明当地更适合种植根茎类植物,还是有大批的田地种了五谷,以至收成并不理想。

    还有,西北许多地区的土壤十分肥沃,但由于地广人稀,开垦的土地十分有限,竟然有地空在那里!这不是极度浪费吗?

    陈延从后世经常看到移民,本朝也会有灾民迁徙,那是否可以组织一些受灾地区的民众迁徙然后集中垦地种粮呢?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信息’的不流通。

    有些发达的地区的农人,会研究一年四季,如何才能不让地空着,如何最大程度合理化种植,施肥、追肥,有的还在纯纯靠天吃饭,是不是可以共享一下呢?

    就像昔日的稷下学宫招揽名士三千,百家争鸣,今日圣上是否可以效仿前人,招揽经验丰富的种地之人,因地制宜研究如何种地?

    埋头苦干不如细心研究,得一人研究成果,便可造福一方千万百姓。

    这不是能一眼就看到效果的东西,但一旦有了成果,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陈延觉得这个,陛下应该会感兴趣。

    接着就还有一些不是很成熟的图纸,因为他不是工科的,对某些利民图纸也仅有史书上简短的描述,看来以后得找机会去一去工部,看看能不能让工匠朝着他脑子里的想法研究。

    农业发展了,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能多种植经济作物,到时候整个商业水平上去,也许还能效仿宋朝,资本主义社会稍萌芽,再在那样的基础上发展科技、科学。

    时代的发展是跃进性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