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0 (第2/2页)
家庭成份是小商人。青年点是三间房,东屋住男生,西屋住女生,堂屋后面是厨房。男知青由男民兵连长带队管理,女知青就由女民兵连长带队管理。民兵连长都是穷孩子出身,也没什么文化,一听说徐光耀和肖慧茹的家庭成份,就对两人格外的不喜欢。民兵连长们对这两个人的不喜,看在有心人眼里,他们俩就经常被同来的知青们刁难。其实本地的老百姓对他们这些孩子还是一视同人的。在青年点里,两个人各自在自已的宿舍里被孤立,久而久之他们两个因为遭遇而惺惺相惜,渐生情愫。而肖慧茹虽不像徐光耀那样,因为混血而长的特别高大帅气,但也是个小家碧玉般的温婉女子。渐渐的,知青们用各种方式离开了,有的去当兵,有的被保送去上学。有的女知青选择下乡地点的时候,就直接选了有亲戚的地方。比如肖慧茹宿舍来自内蒙的知青杨玉芳,就是因为亲姨家在这里,她才选择到这插队。结果十六岁插队,十八岁就嫁给了姨家表哥。总之,一来二去,青年点里就只剩下徐光耀和肖慧茹了。他们两个返城的心更为迫切,可却也毫无希望。最终,两人决定,无论能不能回城,两人都要在一起。于是,结婚报告还没批下来,肖慧茹就搬到了东屋,跟徐光耀住在了一起。这时徐光耀23岁,比他晚来一年的肖慧茹也比他小一岁,也22岁了。结婚报告批下来的时候,肖慧茹已经怀孕五个多月,好在赶上冬天,她一直穿着徐光耀的大棉袄,才没被人发现。可生产队里的农活,她是一点也不敢少干了,就算是青年点就剩下他们两个人,民兵连长也早就换了人,现在的人对他们两个并不苛刻,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村里更没人刁难他们。但做为外来人,两个年轻人不敢有一点行差踏错。之前,每年回城探亲回来,两人都要在城里带不少东西,回来送给民兵连长,还有村干部,和平时对他们多有照顾的村民。他们来之后第二任民兵连长,娶了跟他同任期的女民兵连长。两人婚后三年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这一儿一女,可是没少吃徐光耀买的糖,也没少用肖慧茹绣的枕头。直到这两个孩子都二十多岁,那已经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当年的民兵连长夫妻,家里还有肖慧茹当年绣的枕套没用过呢。徐光耀和肖慧茹的孩子出生时,朴实的村民们很是照顾这对年轻的父母。几乎全村人都给坐月子的肖慧茹送东西来,这家婶子送几个鸡蛋,那家大娘送两斤小米,谁家儿媳妇刚生完孩子没几天,家里搞到了些红糖,也给她端来一碗底儿。徐光耀的继母对他并不好,听说两人结婚没来看一眼,肖慧茹生孩子也没问候一句,就更不要提给捎东西来。到是肖慧茹母亲大老远从省城来,伺候了闺女半个月,又带来了几把挂面,一瓶豆油,还有一饭盒的油渣,和一罐头瓶的荤油。肖慧茹生产是在夏天,地里庄稼长的正茂盛,那时没有生产队批准,各家人都不能去地里摘东西。可还是有大胆的村民,趁天黑时偷偷溜去地里,偷掰几穗苞米,偷挖几个土豆,还有的偷了一把麦穗,回来在灶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