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1 (第2/2页)
>顺治不解:"仙姑以为这画是赝品么?我细细端详了半日,这纸、这墨、这印识落款,明明都是唐伯虎的风骨,不知哪里露出马脚,让仙姑断定是伪作?"长平笑道:"皇上的眼光不错,这的确不是伪作,而是唐寅的真迹墨宝。真迹有限而人的贪念无限,有些人为了发财,往往会伪造名画卖真画的价钱。而揭画,就是造伪手艺中最高的一种,就是把画宣上面薄薄的一层用针挑开,揭出比蚕丝更薄的一层画皮出来,然后重新托墨装裱,便成了另一张名画。因此这张虽然的确是唐寅手笔,却只能算作半幅真迹。"顺治吃惊道:"宣纸本身已经那么薄了,居然还可以再揭作两层吗?那这门学问的确很高明了。"长平笑道:"这算什么?最厉害的揭画师傅,可以把一张画揭出三四层来呢。为了发财,古董商造伪的高明学问多得是。不过,再名贵的画,如果被揭过了,也就不值钱了,因为真品只能有一样,如果真品同时出现了三四件,那就同赝品无异了。只不过,揭画作伪的赝品比那些临摩作伪的还是要值一些钱,因为毕竟沾了真品的边儿,而且也最不容易判断。"顺治点头道:"这位大臣想要给摄政王献名画做贡礼,却又舍不得,于是献画之前先揭过一层留存,也真是够有心计的。可见此人做事处处留有余地,首鼠两端,不是尽忠尽孝之人,难怪皇太后说不可再信任重用。没想到,从一幅贡画上也可以看出一个大臣的官品来。"长平道:"德行一词,原有道理可循,藏迹显形于谈笑怒骂举手投足间,吃穿用度举止言谈无一不可见人德行。所以才有"道德"一说,"道"即是"德","德"即是"道",若能鉴人之"德",便知用人之"道"。"顺治笑道:"这样说来倒容易了,改日下一道旨,叫所有的大臣都献一幅名画上来,看谁的画是揭过的,谁便是不忠的臣子。"长平道:"当然不可,一则不是每个大臣都喜欢珍藏名画,未必有佳作献上,强逼进贡,少不得又要巧取豪夺,盘剥百姓;二则他若不喜欢画,自然便不会想到要揭画留存,又或是他即便喜欢名画,也未必找得到高明的揭画师傅,所以便有真品献上,也不代表他是个忠臣;三则若是人人都想到揭画上贡,那世上的名画倒有一大半就此打了折扣,可不是暴殄天物。"顺治听到长平一习话中竟关乎百姓安危、名画生存、以及臣子忠jianian几个大题目,百姓又放在第一位,而且她随口道来,毫不迟疑,不禁衷心钦佩,站起身施礼说:"仙子兰心蕙质,慈悲为怀,倘若是个男子,再无我等须眉立足之地了。"长平笑道:"皇上何须过谦?我不过是旁观者清罢了。如果真论到赏画鉴画的功夫,那真是贻笑方家。"两人遂讲究起装裱修复古画的技艺,如何如何洗,又如何如何揭,以至补缀、衬边、托、全、式、攒、覆,直说到上壁、安轴,乃至囊函。顺治喜不自胜,回到寝殿后,便命吴良辅将所藏古画卷轴尽皆取出,放在紫檀四面平螭纹的大画桌上,一一辨识哪幅是原作,哪幅是修复品,又有哪幅疑为赝品,哪幅有洗过或是补过的痕迹。忽想起长平所提洗画,一时心痒,特地选出一幅看起来晦暗蒙尘不辨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