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10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07 (第2/2页)

文采清华,算得上可圈可点的好文。

只是比起崔燮那篇,都差了一段用十几年八百字以上议论文和五千字学年论文、一万字毕业论文轮出来的,通贯全篇的流畅气脉,和周详严密的辩证思维。也差了一段能让人看着看着就不觉沉进文章里,将他写的文字当成发诸己心的念头的强烈说服力。

戴仁撂下那几篇文章,指着崔燮的考卷说:“还是这篇好些。府尊发案后可将卷子贴出去任人比较。”

王问自己也看好这篇。只是他曾给崔燮改过几篇文章,关系不够清白,又怕有人说他点这么个少年是为了讨好监察御史,一向有些犹豫。既然提学大人也点了他,那他也不必再顾忌,便点了这个案首又如何?

发榜之后就把五经魁的文章都贴出去,就算有落第学子要闹,他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转天府里出了圈案,崔燮果然又是列在案首。迁安县的童生们都与有荣焉,簇拥着他要去庆贺,还有人喊出要中“小三元”的口号,引得别县的考生都有些不服,挤上去看贴出来的卷子,想挑出点儿毛病来去府衙闹一闹。

结果不容他们闹,也不容他们庆祝,府里就干脆利落地另贴了一张榜出来:提学御史已莅临永平府,三日后要吊考全府童生,凡考前有行为不检、恶意闹学的,一律取消院试资格。

第68章

院试临考前,赵世兄和几个同窗的小学生紧紧拔着崔燮,要沾他双案首的考运。捧砚和赵家跟来陪考的长随都给他们挤得没地方落脚,只好在外间转悠,替他们准备考篮。

院试的规矩比前两试更严。考生只许带一个长耳考篮进场,搁些笔墨和吃的,其他一律不许多带,连砚台都是府里给准备。到考试那天,府县学官都要陪着学政在堂前点名,来一个学生,就要有本县教谕面认,保证没有替考的。

崔燮应号进门的时候,就觉得满院考官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特别是学政大人,从头到脚,连看了他好几眼,仿佛要把他这一身儿装进眼里似的。他有点怀疑是有落第儒童偷偷告他府试作弊了,提学大人才这么盯他,连忙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地捏着卷子进了棚。

直到考题发下来,他的精力集中到题上,才彻底将学政大人那目光扔到脑后。

首场照例是一道四书义、一道五经义。四书题是个截搭题,挑的是第四章的“禽兽逼人,则近于禽兽”两句,有“禽兽”二字勾连题脉,也是一道有情搭。

本题所出自的这一章,讲的是农家的大师许行自耕织而衣食,陈相从其学,以许子之言问孟子:滕文公名为贤君,为何取百姓之粮充实府库,不能与民众一般力耕而食。

孟子给便他讲述治天下的道理:天下之人有“大人”、“小人”之分,“大人”忧劳治天下,而“小人”cao持耕织百工之事以供养“大人”,一人之身不能兼为天下事。唐虞时天下正处于洪荒之世,圣人忧心民生而无暇亲自耕作,难道三代之君就不贤明么?

自然不是,只是大人与小人职分不同。大人cao心治理天下,教化百姓;而小人则在衣食饱暖后知伦理忠义,cao持诸役以供养自身,供奉大人,这才是盛世之道。

所以题面虽只写人与禽兽,文章中也要点一点大人忧心天下,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